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再论中西教育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再论中西教育。要想提高申论的分数,考生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每天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申论高分范文的写作;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北京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再论中西教育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中国实验班”里50位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并吐槽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而英国学生则抨击听中国老师讲课基本是“机器人模式”,英方校长也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他还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
消息甫一传出,就迅速登上各大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除了极少数网民为英国顶级中学学生的“糟糕”表现而“欢欣鼓舞”之外,公众纷纷抨击质疑“中国式教学”,媒体更是以《中国教师赴英教学被指“麻木和无趣”》《中国教师赴英教学“水土不服”》《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之类的标题进行报道。
说实话,乍一看到这则夺人眼球的消息之时,确实颇受触动,但总觉得有些不妥。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在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国情之下,仅仅一个月的教育实验,无论怎样逼真模拟,都不足以说明“中国式教学”或“英国式教学”的优劣。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通过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简单“嫁接”来探寻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的实验,本身就是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实验,倒不如定性为商业策划行为更为恰当。
其次,从参与的师生双方心理来讲,短短一个月的合作,虽然有着诸多差异,但毕竟都是临时客串,双方都有着强烈的新奇感,合作虽然有可能不会很顺利,但绝不至于离谱到相互“攻讦”的地步。
果然,《北京青年报》很快发布了“当事老师回应称媒体报道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消息。《钱江晚报》更是以《“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是真的吗?让赴英支教的杭外老师告诉你》一文,引用“中国实验班”的班主任、杭外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之前的采访细节内容,揭示了真相:除了原味复制中国式教学和追求个性与自由的英国学生课堂纪律的确让老师有些头痛是真的之外,其他所谓“英国学生都很懒散不努力”、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之类的说法统统都是浮云。而且,师生之间还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临走时还收到许多祝福卡片,师生告别的场面相当温馨感人,和预告片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说部分媒体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不辨真假,一般公众是因为认知局限而难辨真假,那么某些“专家”围绕此事大做文章实属不该。这固然有受媒体误导的因素在内,但笔者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对中西两种教育模式相互关系的定位问题。一言以蔽之:中西教育是互补而不是对立排斥。
然而,现实中恰恰不乏有人将两者对立起来,要么自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领先,并以此嘲讽英国学生的“不行”;要么认为“中国式教学”不适应时代潮流应该完全淘汰……众所周知,现行的教育模式的确存在着诸如应试化、严重束缚扼杀人性等问题,要想有效破解僵化的教育模式,有必要向崇尚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的西式教育学习,而这正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大潮所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学习都不是照搬照抄,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借鉴汲取,切莫罔顾国情陷入理想化误区。
喧嚣虽然很快就会过去,但其所暴露出来的一有风吹草动就瞎起哄的问题却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更多北京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解析,请参阅公务员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