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公务员面试热点:加强“微语言”治理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8年北京公务员面试热点:加强“微语言”治理。进入了面试环节的你,是否感到很紧张,怕面试官出的题你听都没听说多,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错失了这个机会。那么,你是否每天都有关注社会热点,你是否懂得一些面试技巧呢?北京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8年北京公务员面试热点:加强“微语言”治理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达6.95亿人,占比95.1%;预计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将接近7.6亿人,手机用户占比98%。而互联网经济也让其衍生的各类社交平台不断发展,QQ演变成学习、工作交流的平台,微信连接着广大网民的交际圈,微博满足着网民的快速阅读需求,“微语言”更是成为网民们竞相追赶的潮流,人人都会说“厉害了Word哥”,每个微笑的弧度都是“233333”或者“hhhhhh”。
【解析】
我们在看到“朋友圈”好友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好友的认知度也呈现宽泛化和浅层化趋势,似曾相识的朋友多了,原来老死不相往来的朋友也多了,人们在貌似彼此熟悉的“朋友圈”里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多话题互动。这在传统语言生活中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带来的语言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
“微语言”在对传统语言生活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在语言学理上不适合提倡、在公私领域都不适合传播的语言现象,包括语言暴力、语言低俗、语言臆造、语言失范、语言符号表情化和拼音化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类问题属于语言污染,对语言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尤其会对少年儿童语言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需要社交平台树立正确经营观念,自觉维护网络社交环境,对于经常发布涉黄涉毒等暴力低俗的言论采取警告、屏蔽、拉黑等阶梯措施;
其次,需要创作主体和使用主体的网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制造不传播不良言论,更要自觉抵制不良的“微语言”,积极像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微语言”的良好环境。
最后,加强“微语言”治理,需要形成多方协同行动的格局。加强“微语言”治理,不仅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语言政策,需要相关机构运用不同工具和手段来规范语言的使用,还需要各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