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言语理解正确运用成语核心技巧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题目讲解。
【例1】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 B. 声名鹊起 C. 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
【答案】 B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 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 釜底抽薪 B. 确认 投石问路
C. 割裂 一石二鸟 D. 分割 正本清源
【答案】 C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符合文意要求,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
【名师点评】 A项“釜底抽薪”比喻做事非常彻底。B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D项“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例3】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深入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 发掘
C. 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 剖析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先从第一组词入手,该成语与“胸怀全局”用顿号隔开,为并列之意。其中C项“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D项“由表及里”是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观察第二组词,根据搭配进行排除。A项“分析”与“新闻的理性力量”搭配不当,而B项“发掘”则符合搭配要求和文意表达,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展现 闲言细语 B. 描绘 蛛丝马迹
C. 呈现 只言片语 D. 还原 一鳞半爪
【答案】 C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此题可以从第二组词入手解题,A项“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C项“只言片语”是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文段要反映的是文人学者的形象,由此可知C项“只言片语”最为恰当,A项的感情色彩不如C项准确。B、D两项意思表达不符合文意要求。再用第一组词进行验证,“呈现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搭配准确恰当,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例5】 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______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细致 子虚乌有 B. 精准 虚无缥缈
C. 合理 扑朔迷离 D. 精确 空穴来风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目可以由第一组词入手解题,根据文中的提示性信息可知该词是对“夏商周年表”的形容,首先排除A、C两项,比较B项“精准”和D项“精确”,前者侧重在“准确”上,后者侧重在“确定”上。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使用B项“精准”一词。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该词与之后的内容搭配合理,符合文意表达,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名师点评】 D项“空穴来风”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说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是不正确的。考生注意不要将“空穴来风”与“无中生有”等同视之,造成误用。
【例6】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 ,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异曲同工 偏差 B. 大同小异 变异
C. 不谋而合 歪曲 D. 殊途同归 问题
【答案】 A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A项“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产生同样的效果。B项“大同小异”是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C项“不谋而合”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D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考生注意文中并无侧重强调“方法”,而是强调“效果”,由此可知A项“异曲同工”最为恰当。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偏差”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名师点评】 B项“变异”一词不妥,不适用于文段最后一句。C项“歪曲”一词的感情色彩与文意要求不符,予以排除。
【例7】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 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 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 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答案】 D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信息“本能的作用下”,D项“无师自通”指的是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与该提示性信息最相吻合。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名师点评】 A项“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很精湛,与文中“本能”一词不符,予以排除。B项“货真价实”是指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形容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用在文中第二组词也不妥。C项“兢兢业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与文中“本能”一词也不符合。
【例8】 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____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界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____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 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C. 淳朴 潜移默化 默然无知 D. 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根据“而”这一转折词可知应该填入一个表达消极意味的词语,由此排除A、C两项。再观察B、D两项,其中B项“悄无声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D项“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选择B项的“悄无声息”。再根据第三组词进行验证,“浑然不觉”指一点都没有感觉得到,也符合文意要求,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9】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B. 墨守成规 C. 人云亦云 D. 步人后尘
【答案】 A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考生一方面要根据题目给定的选项进行成语含义的辨析,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文段给定的提示性信息进行推论。“按部就班”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按照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墨守成规”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步人后尘”指的是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文中提到的“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是解题的核心所在,暗示着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生活,因此A项的“按部就班”最恰当。
【例10】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____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适得其反 B. 事与愿违 C. 南辕北辙 D. 雪上加霜
【答案】 B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适得其反”指的是得到的与预期的结果恰恰相反。“事与愿违”指的是事情没能按照事前预想、料想的方向发展。“南辕北辙”指的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害,苦上加苦。文中“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一句为解题的核心所在,表达了一种“改善弱者境遇”的主观意愿,因此选择B项“事与愿违”最为合适。
【例11】 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背水一战 表现 B. 反败为胜 勇气
C. 逆水行舟 速度 D. 反戈一击 突破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结合的题目。这种题目也是近几年国考选词填空的命题趋势。考生可以根据文段中提供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排除,根据“爆发力”一词可知之前的词语应该也是一个名词,再结合文中“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和“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两句可以判断其基本语义应该是“勇气”。
【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结合文中对于成语的要求进行判断。背水一战: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第一个空应该填与“赢取辉煌”并列的词,观察四个选项很明显排除C、D两项。其他两项均有在逆境中战斗的意思,但是“赢取辉煌”强调“赢”,“背水一战”没有强调结果,故排除,选强调“胜”的“反败为胜”。
【例12】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____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的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鞭长莫及 纷繁复杂 B. 望尘莫及 日新月异
C. 难以企及 欣欣向荣 D. 措手不及 瞬息万变
【答案】 B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文中大意为字典的改版已经跟不上汉语变化之快了,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快。由此可以辨别后一个空白处,选项中只有“日新月异”和“瞬息万变”表示发展速度之快,故排除A、C两项。再根据成语的具体含义明确第一个空的意思。望尘莫及指的是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措手不及指的是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显然汉语的变化再快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能说字典的改版不能赶上汉语的变化,因此排除D项,选择B项。
【例13】 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民总会在______之后,认认真真地______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______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 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
C. 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 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
【答案】 A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空白处进行辨别,既然是“毫不留情”的,肯定不是“感化”、“净化”和“触动”,最佳选项就是A项的“拷问”。
【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再根据成语的含义进行确认。事过境迁指的是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指的是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的是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指的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根据句意可知A项表述最为恰当。
【例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持续性 B. 轻重缓急 C. 孰轻孰重 D. 先后次序
【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常用成语的掌握程度。根据原文段“着重解决……特别是……”可知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要分主次分轻重,因此只有B项的“轻重缓急”最符合文意。
【名师点评】 A项表述显然不符合题意;C项“孰轻孰重”侧重指轻重;D项“先后次序”侧重指先后。只有B项的意思是C、D两项的结合,既体现了先后,又体现了轻重。
【例15】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削足适履 B. 扬汤止沸 C. 矫枉过正 D. 舍本逐末
【答案】 A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A项削足适履指的是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B项扬汤止沸指的是搅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矫枉过正指的是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项舍本逐末指的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根据文段表述的意思是“本来是规范的文段,生生要砍去内容而去适应版面”,因此A项的“削足适履”最为合适。
相关阅读:
公务员言语理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练习指导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题目讲解。
【例1】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 B. 声名鹊起 C. 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
【答案】 B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 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 釜底抽薪 B. 确认 投石问路
C. 割裂 一石二鸟 D. 分割 正本清源
【答案】 C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符合文意要求,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
【名师点评】 A项“釜底抽薪”比喻做事非常彻底。B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D项“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例3】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深入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 发掘
C. 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 剖析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先从第一组词入手,该成语与“胸怀全局”用顿号隔开,为并列之意。其中C项“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D项“由表及里”是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观察第二组词,根据搭配进行排除。A项“分析”与“新闻的理性力量”搭配不当,而B项“发掘”则符合搭配要求和文意表达,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展现 闲言细语 B. 描绘 蛛丝马迹
C. 呈现 只言片语 D. 还原 一鳞半爪
【答案】 C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此题可以从第二组词入手解题,A项“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C项“只言片语”是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文段要反映的是文人学者的形象,由此可知C项“只言片语”最为恰当,A项的感情色彩不如C项准确。B、D两项意思表达不符合文意要求。再用第一组词进行验证,“呈现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搭配准确恰当,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例5】 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______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细致 子虚乌有 B. 精准 虚无缥缈
C. 合理 扑朔迷离 D. 精确 空穴来风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目可以由第一组词入手解题,根据文中的提示性信息可知该词是对“夏商周年表”的形容,首先排除A、C两项,比较B项“精准”和D项“精确”,前者侧重在“准确”上,后者侧重在“确定”上。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使用B项“精准”一词。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该词与之后的内容搭配合理,符合文意表达,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名师点评】 D项“空穴来风”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说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是不正确的。考生注意不要将“空穴来风”与“无中生有”等同视之,造成误用。
【例6】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 ,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异曲同工 偏差 B. 大同小异 变异
C. 不谋而合 歪曲 D. 殊途同归 问题
【答案】 A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A项“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产生同样的效果。B项“大同小异”是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C项“不谋而合”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D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考生注意文中并无侧重强调“方法”,而是强调“效果”,由此可知A项“异曲同工”最为恰当。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偏差”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名师点评】 B项“变异”一词不妥,不适用于文段最后一句。C项“歪曲”一词的感情色彩与文意要求不符,予以排除。
【例7】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 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 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 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答案】 D
【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信息“本能的作用下”,D项“无师自通”指的是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与该提示性信息最相吻合。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名师点评】 A项“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很精湛,与文中“本能”一词不符,予以排除。B项“货真价实”是指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形容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用在文中第二组词也不妥。C项“兢兢业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与文中“本能”一词也不符合。
【例8】 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____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界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____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 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C. 淳朴 潜移默化 默然无知 D. 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根据“而”这一转折词可知应该填入一个表达消极意味的词语,由此排除A、C两项。再观察B、D两项,其中B项“悄无声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D项“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选择B项的“悄无声息”。再根据第三组词进行验证,“浑然不觉”指一点都没有感觉得到,也符合文意要求,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9】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B. 墨守成规 C. 人云亦云 D. 步人后尘
【答案】 A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考生一方面要根据题目给定的选项进行成语含义的辨析,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文段给定的提示性信息进行推论。“按部就班”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按照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墨守成规”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步人后尘”指的是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文中提到的“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是解题的核心所在,暗示着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生活,因此A项的“按部就班”最恰当。
【例10】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____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适得其反 B. 事与愿违 C. 南辕北辙 D. 雪上加霜
【答案】 B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适得其反”指的是得到的与预期的结果恰恰相反。“事与愿违”指的是事情没能按照事前预想、料想的方向发展。“南辕北辙”指的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害,苦上加苦。文中“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一句为解题的核心所在,表达了一种“改善弱者境遇”的主观意愿,因此选择B项“事与愿违”最为合适。
【例11】 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背水一战 表现 B. 反败为胜 勇气
C. 逆水行舟 速度 D. 反戈一击 突破
【答案】 B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结合的题目。这种题目也是近几年国考选词填空的命题趋势。考生可以根据文段中提供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排除,根据“爆发力”一词可知之前的词语应该也是一个名词,再结合文中“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和“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两句可以判断其基本语义应该是“勇气”。
【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结合文中对于成语的要求进行判断。背水一战: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第一个空应该填与“赢取辉煌”并列的词,观察四个选项很明显排除C、D两项。其他两项均有在逆境中战斗的意思,但是“赢取辉煌”强调“赢”,“背水一战”没有强调结果,故排除,选强调“胜”的“反败为胜”。
【例12】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____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的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鞭长莫及 纷繁复杂 B. 望尘莫及 日新月异
C. 难以企及 欣欣向荣 D. 措手不及 瞬息万变
【答案】 B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文中大意为字典的改版已经跟不上汉语变化之快了,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快。由此可以辨别后一个空白处,选项中只有“日新月异”和“瞬息万变”表示发展速度之快,故排除A、C两项。再根据成语的具体含义明确第一个空的意思。望尘莫及指的是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措手不及指的是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显然汉语的变化再快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能说字典的改版不能赶上汉语的变化,因此排除D项,选择B项。
【例13】 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民总会在______之后,认认真真地______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______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 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
C. 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 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
【答案】 A
【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空白处进行辨别,既然是“毫不留情”的,肯定不是“感化”、“净化”和“触动”,最佳选项就是A项的“拷问”。
【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再根据成语的含义进行确认。事过境迁指的是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指的是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的是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指的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根据句意可知A项表述最为恰当。
【例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持续性 B. 轻重缓急 C. 孰轻孰重 D. 先后次序
【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常用成语的掌握程度。根据原文段“着重解决……特别是……”可知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要分主次分轻重,因此只有B项的“轻重缓急”最符合文意。
【名师点评】 A项表述显然不符合题意;C项“孰轻孰重”侧重指轻重;D项“先后次序”侧重指先后。只有B项的意思是C、D两项的结合,既体现了先后,又体现了轻重。
【例15】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削足适履 B. 扬汤止沸 C. 矫枉过正 D. 舍本逐末
【答案】 A
【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A项削足适履指的是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B项扬汤止沸指的是搅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矫枉过正指的是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项舍本逐末指的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根据文段表述的意思是“本来是规范的文段,生生要砍去内容而去适应版面”,因此A项的“削足适履”最为合适。
相关阅读:
公务员言语理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练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