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答题技巧
北京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都是考查文章阅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主要是以科技文为主,以社科类文章为辅,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600字的文章,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所给的文章内容比较广泛,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要求考生借助基本的语文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都是直接针对文章中的某个字词或语句来进行提问的,因此可以说这一类型的题目实际上融合了选词填空、长句理解、语句表达和片段阅读等题型。请看例题:
一、根据下文,回答1~4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石岩中,发现了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1.下列关于“小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春虫”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发现的5.8亿年前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
B.“小春虫”是在比多细胞动物大规模演化的寒武纪还早的岩石层中发现的
C.“小春虫”化石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形特点和它生存的时期、季节、地点来命名的
D.“小春虫”这种动物的外形像压扁的龟壳,它虽然很小,但已经有了三胚层的构造
2.关于发现“小春虫”化石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作为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B.翻开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研究的新的一页
C.验证了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总是左右对称发展的自然规律
D.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推到了5.8亿年前
3.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介绍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小春虫”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组织构造,命名由来以及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B.1909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的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C.称“小春虫”为两侧对称动物,是因为它的外形,内部器官呈对称状态,其内部器官的对称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
D.“小春虫”这种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组织构造相当复杂,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生长成形
4.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婴儿的睡—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避免过多的刺激涌入,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间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
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个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来念——而且念的速度,声音太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则童话。两则童话中区别是本原的,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一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
这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入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开来。
5.下面关于“时间程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
B.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
D.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
6.不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一天,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
B.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
C.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
D.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
B.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
C.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
D.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
8.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
B.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
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的早期智力开发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1.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这里“相当于”告诉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季节,所以C选项错。
2.A【解析】文章第一段提到“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而“小春虫”的出现只是“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并没有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3.D【解析】原文第三段“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这句话中“它”由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是“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而不是选项中“这种动物”,“它”的指代理解错了。
4.C【解析】C。原文只是提到“小春虫”有“口部”和“咽道”,但是并没有提到它的养料来自何处,所以本C项错误。
5.D【解析】本题答案可以第一自然段找出。从文中可以看出“时间和程序”是不断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四个选项中能反映这一特征的只有D项。
6.D【解析】题干的要求是让人明确“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这个意思。答题区域在第二、三、四自然段,而D项是从父亲的外在的角度来谈,所以不能证明。
7.B【解析】B项来自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从“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一句可以看出,B项颠倒了条件关系。
8.C【解析】A项应是“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周期是不断变化的”。可参看第一段。B项“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这句话属于无中生有,本文根本没有谈论这方面的内容。D项“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句原文也没有此意。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培养语感。只要再配以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能攻克难关的。
北京公务员言语理解之文章阅读练习(二)
北京公务员言语理解之文章阅读练习(一)
一、根据下文,回答1~4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石岩中,发现了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1.下列关于“小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春虫”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发现的5.8亿年前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
B.“小春虫”是在比多细胞动物大规模演化的寒武纪还早的岩石层中发现的
C.“小春虫”化石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形特点和它生存的时期、季节、地点来命名的
D.“小春虫”这种动物的外形像压扁的龟壳,它虽然很小,但已经有了三胚层的构造
2.关于发现“小春虫”化石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作为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B.翻开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研究的新的一页
C.验证了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总是左右对称发展的自然规律
D.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推到了5.8亿年前
3.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介绍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小春虫”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组织构造,命名由来以及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B.1909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的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C.称“小春虫”为两侧对称动物,是因为它的外形,内部器官呈对称状态,其内部器官的对称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
D.“小春虫”这种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组织构造相当复杂,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生长成形
4.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婴儿的睡—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避免过多的刺激涌入,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间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
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个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来念——而且念的速度,声音太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则童话。两则童话中区别是本原的,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一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
这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入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开来。
5.下面关于“时间程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
B.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
D.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
6.不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一天,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
B.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
C.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
D.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
B.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
C.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
D.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
8.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
B.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
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的早期智力开发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1.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这里“相当于”告诉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季节,所以C选项错。
2.A【解析】文章第一段提到“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而“小春虫”的出现只是“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并没有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3.D【解析】原文第三段“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这句话中“它”由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是“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而不是选项中“这种动物”,“它”的指代理解错了。
4.C【解析】C。原文只是提到“小春虫”有“口部”和“咽道”,但是并没有提到它的养料来自何处,所以本C项错误。
5.D【解析】本题答案可以第一自然段找出。从文中可以看出“时间和程序”是不断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四个选项中能反映这一特征的只有D项。
6.D【解析】题干的要求是让人明确“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这个意思。答题区域在第二、三、四自然段,而D项是从父亲的外在的角度来谈,所以不能证明。
7.B【解析】B项来自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从“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一句可以看出,B项颠倒了条件关系。
8.C【解析】A项应是“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周期是不断变化的”。可参看第一段。B项“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这句话属于无中生有,本文根本没有谈论这方面的内容。D项“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句原文也没有此意。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培养语感。只要再配以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能攻克难关的。
北京公务员言语理解之文章阅读练习(二)
北京公务员言语理解之文章阅读练习(一)